时间:2025-09-19 13:42:56 来源:本站
9月17日至19日,“发挥重点企业引领作用 推动地方高质量发展”企业改革发展主题培训班在北京市大兴区召开。本次培训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指导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培训中心主办,北京市大兴区委改革办承办,《企业改革与发展》杂志理事会协办,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坚持和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助力地方企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。来自全国20余个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的企业代表和地方有关部门代表100余人参加本次培训。北京景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我司”)作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《企业改革与发展》杂志理事会常务理事受邀参会。
《企业改革与发展》编委会主任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彭森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、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社长潘治宏,北京市大兴区委副书记、改革办主任庆兆珅出席培训班开班仪式并分别致辞。
彭森在致辞中指出,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也是“十五五”规划谋篇布局之年。当前,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,国际力量格局、发展格局、安全格局等发生深刻变化,各种风险和不确定性持续上升。从国内看,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、优化经济结构和转换增长动能的关键时期。唯有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推进深化改革,才能实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。
具体而言,需重点抓好六方面任务:一是要坚持和落实“两个毫不动摇”,培育和发展更有活力、竞争力、创造力的市场主体;二是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,加强公平竞争审查的刚性约束,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;三是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破除资源配置体制机制障碍;四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,强化产权保护、市场准入、公平竞争等制度支撑;五是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,提升宏观调控科学性与精准性,优化政府治理效能,构建权责清晰、分工合理的央地关系;六是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,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,持续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。
潘治宏在致辞中表示,富有竞争力的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,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。当前,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步伐、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,“深化国资国企改革”“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”“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,弘扬企业家精神”等,为企业改革发展指明方向。在此背景下,本次培训班的举办,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,也是为企业搭建学习交流、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,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导向,破解发展难题,在培育新质生产力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展现更大作为。
庆兆珅在致辞中表示,北京市大兴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兴区重要讲话精神,聚焦“生物医药、临空经济、数字经济、未来能源、商业航天、农林科技”六大主导产业,重点构建“6+5+3”产业发展布局,持续推进6大产业功能区建设,打造5个特色产业集聚区、3大发展新片区,形成“整体联动、各有侧重”的发展格局。大兴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服务。全力推进产城深度融合,厚植宜居宜业的发展沃土,努力打造“向世界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”。
培训期间,《企业改革与发展》编委、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、国家统计局原副局长李晓超,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地方改革创新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、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开放司原司长赵艾,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曙光,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规划研究所所长何颖,生态环境部环境发展中心专家,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副主任、金融办主任李倩,宁波“设备之家”项目负责人李翔,大兴区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,以及参训企业负责人代表等,围绕“科技创新驱动地方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”“国企民企协同发展”“‘十五五’时期地方产业谋划和企业发展机遇”等主题授课交流。
参训学员还实地调研北京大兴经济开发区、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、京南农林科技园,直观感受大兴区产业发展活力与营商环境优势。学员们纷纷表示,本次培训内容精准、务实性强,为重点企业把握发展机遇、提升发展质效注入“新动能”,将进一步凝聚起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社总编辑刘学军、副社长蔡文武、通联部主任侯新宇、《改革内参》编辑部主任方艳、《企业改革与发展》杂志副主编刘霞分别主持了培训相关环节。
通过本次培训,我司将深化政策学习与战略对标,组织内部专题学习,确保企业航向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同频共振;聚焦科技创新,赋能教育新质生产力,加大对大数据等前沿技术在人才培育领域的应用研究;加强协同合作,构建开放生态,学习国企民企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,并依托《企业改革与发展》杂志理事会等平台,与行业标杆企业交流与探讨,实现跨界融合、优势互补;优化内部治理,弘扬企业家精神,激发全体员工的创造活力,构建更具韧性和竞争力的市场主体。